江苏理工大学是什么网站?江苏理工大学是高等院校网站。 江苏理工大学各类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亿元,中外文藏书180多万册。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医疗器械学院、深兰人工智能学院、刘海粟艺术设计学院等多个行业学院和研究院,开设60个本科专业,在机械工程、环境工程两个领域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余人(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近400人。现有教职工近1500人,专任教师11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4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近450人,博硕研究生导师180余人,聘请学术和产业界知名专家近80人担任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产业教授。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外专百人计划”、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15人,获批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以及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等人才项目140人次,获批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9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以行业产业定专业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人才规格,以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定教学内容,培养卓越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项目、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项目(基地)20余项(个),国家级一流(品牌、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等省级及以上一流(品牌、特色)专业、一流(精品)课程、规划(重点)教材近100个(门、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近五年,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000余项。建校以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近7万名毕业生,培训了数万名中高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应用研究,形成了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教育学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循环利用”等学科亮点。现有江苏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7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22个。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60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2项、(科学技术-推广类)二等奖1项;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5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70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3亿多元,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60余件。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智库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加大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关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的多层次合作,与10多个省内外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160余家及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标准和资源,重点打造以中德合作为主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以及澳门、台湾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专家学者赴德、美、英、加、日、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访学或交流。聘请外籍教师百余名来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目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
学校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继往开来、实干创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全国知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数据截至2020年4月)
数据评估
本站吾爱导航提供的江苏理工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吾爱导航实际控制,在2023年 1月 31日 上午8:00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吾爱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是什么网站?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是高等院校网站。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系厦门市政府举办,厦门市教育局直属公立中专学校,办学历史120多年,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地处集美文教区,占地328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空乘幼教专业部、旅游专业部、汽车专业部、商业专业部、财会专业部、信息工程专业部以及基础教学部,在校生6000余人。学校拥有专任教师287人。学校拥有140多间配备先进的现代化实训室,主要有:仿真飞机、实景导游、茶艺室、形体房、物流沙盘、货代模拟、叉车训练、汽车营销实训中心、汽车综合实训室、汽车钣金喷漆实训室、幼教实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会计文化体验中心、中西餐面点操作室、苹果电脑机房、网络实训室、金融实训中心、超市综合实训室等。

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是什么网站?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是高等院校网站。 <strong>综合管理科</strong> 科长:王黎 科员:张绍碧 柏杰彦 办 公 室: 勤业楼二楼2011室 办公电话: 67258765 一、全面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组织安排全处大会、处务会,准备会议资料,做好会议纪要; 三、做好本科室成员思想政治工作,督促办公室工作人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做好上级部门以及同级部门之间相关工作联系,处理各类需协调的工作; 五、完成各类处领导安排的文字工作,包括教务处年终总结及年度工作要点、各类报送材料、各类总结; 六、接待信访、来人来访,协助处领导做好对外交流的接待和联络工作; 七、负责全处的人事管理相关工作,包括人事年度考核、聘岗、聘用人员的管理; 八、教学处预算经费编制和管理, 包括预算的编制与测算; 九、做好领导各类会议通知 ; 十、负责教务处文件的上传下达,文件材料按单位,文号、标题、份数进行登记造册,重要文件要按类存盘保存; 十一、协助领导做好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包括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考察、学习等安排; 十二、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什么网站?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高等院校网站。 <strong>历史沿革:</strong> 学校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其前身是1956年5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成立,由毛泽东主席任命军政领导的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同年9月,国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1963年5月,教育部向国务院报告,将学校列入高等学校名单,同年10月,按中央军委指示,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87年12月,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strong>办学资源:</strong> 学校位于成都平原的腹地——四川省广汉市,占地17000多亩,建筑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超过90亿元(不含土地资产值),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2亿元:目前,学校拥有5个机场,其中的洛阳和绵阳机场,集航班保障和训练于一体,年旅客吞吐量均突破100万人次;学校配有奖状、夏延、新舟600、西门诺尔、TB、赛斯纳-172等14种共262架初、中、高级教练机和包括波音737-300、800、空客320等在内的全飞行模拟机、固定模拟机和练习器45台;有各型航空发动机400余台,以及国内高校中最先进的360度全视景塔台指挥系统;馆藏图书超过100万册、电子图书超过300万册、国内外数据库33个,是我国民航类规模最大的综合图书馆,并建有1000兆校园网。 学校还建由中、美、法三国六方合作创办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其用于教育教学的实体发动机,占国内机队配型发动机的80%左右。同时,学校是获美国本迪克斯/金氏公司和莱康明动机、大陆发动机等知名航空企业授权的维护、大修中心,是中国民航授权的“ICAO”飞行员、管制员英语“考官”培训中心、考试中心,航空器维修执照考试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并为中国民航立法、建标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strong>专业学科:</strong> 62年来,学校在理、工、文、管、法5个学科门类下形成了一批在国际、国内和民航界有重大影响的品牌专业群和优势学科,是联合国重点推广的“MPL”课程试点单位。学校有7门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有17门国家级或省部级精品课程。其中,飞行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航行实验室为“四川省实验示范中心”。目前,学校开设有7个硕士培养点、18个培养方向和7个国际合作项目(美国、英国、法国等),开设有30个本专科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覆盖民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各个领域。 <strong>师资力量:</strong>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300人,各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特级飞行员、功勋飞行员、教授、研究员、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40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5%以上。他们当中有国际民航组织专家组成员、有民航特聘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strong>人才培养:</strong> 截止2014年,学校为中国和亚非国家培养了10万名各类毕业学生。其中,培养的民航飞行人才占中国民航现有飞行员总数的80%以上。毕业生中既有出任国家民航局局长、副局长和航空集团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地区管理局局长的业界精英,也有长期在一线耕耘的技术骨干。多年以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居民航和四川普通高校前茅,连续多年被中国民航和四川省评为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 <strong>科学研究:</strong> 多年来,学校科学研究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近5年,学校先后承担了包括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3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7项。学校现有包括中国民航飞行技术与航空安全重点科研基地、中国数字仿真联合实验中心(与川大智胜合作)、高原飞行研究所和航行实验室(四川省实验示范中心)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7个。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持续加强,也为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注入了活力。仅2014年,我校大学生就在计算机软件、数学建模、航模、英语演讲等全国性大赛中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和优秀奖11项。 <strong>国际合作与交流:</strong> 自上世纪60年代初,学校开始接收国外公派留学生以来,已经先后为亚洲、非洲16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6000余名飞行、机务、空管人才。目前,学校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民航机构、航空院校,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航运输协会、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欧洲联合航空局(JAA)等民航机构,与波音公司、空客和空客母公司——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集团(EADS)、斯奈克玛、GE、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等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2000年以来,学校有5000余名学生前往美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并接受了来自友好国家的留学生近300名。当前,长期和短期在校讲学的外籍专家保持在25名左右,同时学校每年也会选派一定数量的专家教授前往境外学习和讲学、授课。 今天,作为中国民航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她将通过革故鼎新,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鲜明特色的一流民用航空大学,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建设民航强国和持续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strong>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历史沿革:</strong> 1956年05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定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 1956年09月22日,经国防部同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 1963年05月25日,教育部向国务院报告,将学校列入高等学校名单。同年10月,按中央军委指示,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 1971年05月19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 1980年10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 1987年12月1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升格并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什么网站?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高等院校网站。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85年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院,正厅级建制。建院之初,学院名广东省科技干部进修学院,主要承担广东省科技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被国家科技部称誉为“地方继续教育的一颗明珠”。1989年更名为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1996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举办普通高职教育的院校之一。2001年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珠海校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改制为普通高等学院,并继续承担科技干部培训的任务。2008年5月,学院由广东省科技厅整建制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学院于2008年12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0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3月以“良好”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6年7月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确定为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校。2016年11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7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2016、2017、2018连续三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8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2019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2016年被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组委会授予“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珠海和广州两个校区,校园面积2012亩,建筑面积53.06万㎡(含在建工程:4.28万㎡)(其中:教室3.09万㎡,图书馆3.05万㎡,体育场馆0.98万㎡,实习实训场所15.55万㎡)。教学仪器设备2.16万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5543.34万元。馆藏图书155.92万册、电子图书数字资源量7866GB。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80余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60余人,副高职称27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70余人,硕士学位72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960余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9人,“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5人,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6,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7人,珠海市特聘学者1人。 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3000多名,是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省属高职院校。现设有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商学院、应用外语学院、旅游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机器人学院、机械与汽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有广东省人才研究所、高职教育研究所、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软科学研究所等4个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招生专业48个,其中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11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一类品牌专业3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14个、珠海优势学科1个;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专业1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 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构建“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院一品”“一专业一特色一名企”的整体部署,将产业学院、项目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作为推进产教融合、“双精准”育人的重要举措,与微软中国、苹果、思科、华为、联想、金山软件、蓝盾股份、小米、一汽大众、横琴长隆、三一海洋重工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力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 学院重视产学研合作、应用开发与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服务,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三年学校各类科研与社会服务到款额达5000余万元,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认定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工作室、1个省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建成1个省级专业众创空间、31个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平台(其中省级及以上5个),培育10个高水平技术服务团队,社会培训58400余人日,对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市(区、县)的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70多个、实训室24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00多个;建成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4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珠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珠海市公共实验室1个。是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教育厅、人事厅认定的“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广东科技人才基地”“广东省中职学院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院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设国际合作学院,在校生规模近500人,两批学生赴法国深造,先后与法国克莱蒙商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美国北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协议,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专业建设正对接国际标准。2017年学校取得招收国际学生资质,已有两届学历留学生入读相关专业。2019年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正式备案。2018年获“广东省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 学院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尽显广科学子风采。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600余项,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国赛)获奖30余项。如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服务一等奖,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团体一等奖、英语口语一等奖,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3项一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3项一等奖,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网络应用一等奖,第24届FIRA机器人世界杯大赛1项冠军,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9项全国冠军。机械与汽车学院2016级胡智文同学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荣获2017年度“劲牌阳光奖学金”特别奖暨“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十名代表之一。 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成绩,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如2006届毕业生谭倩茹同学,获“红棉杯”中国原创产品设计大赛金奖,其工业设计作品得到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同志的亲笔题词;研发95款手游APP的移动应用开发中心学生团队,被媒体誉为“最牛高职生”;2013届毕业生孙志斌,是国内首个获得思科网络学院全额奖学金赴美实习的高职生;2011届毕业生黄胜,受邀参加央视《奋斗》访谈栏目;2011届毕业生聂云宸创办喜茶品牌,进入福布斯2018年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单等。 学院招生“进口”旺,现每年面向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左右,广东省录取的新生均为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学院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现代学徒制等多形式自主招生,以及本专科协同育人试点招生工作。毕业生就业“出口”畅,总体就业率均达98%以上。 学院秉承“厚德、高能、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思路,积极构建“双精准”育人模式,着力打造“互联网+”科技特色,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正为创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