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是什么网站?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是高等院校网站。学校占地500.35亩,是厦门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高职专业办学始于2006年,现有专业教学二级学院8个,2022年高职招生专业30个,在校生总数9426人,累计招收来自18个国家的留学生226名。开放教育(成人教育)现有本专科专业40个,学生13616人。
数据评估
本站吾爱导航提供的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吾爱导航实际控制,在2023年 1月 31日 上午8:00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吾爱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什么网站?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高等院校网站。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85年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院,正厅级建制。建院之初,学院名广东省科技干部进修学院,主要承担广东省科技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被国家科技部称誉为“地方继续教育的一颗明珠”。1989年更名为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1996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举办普通高职教育的院校之一。2001年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珠海校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改制为普通高等学院,并继续承担科技干部培训的任务。2008年5月,学院由广东省科技厅整建制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学院于2008年12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0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3月以“良好”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6年7月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确定为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校。2016年11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7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2016、2017、2018连续三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8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2019年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2016年被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组委会授予“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珠海和广州两个校区,校园面积2012亩,建筑面积53.06万㎡(含在建工程:4.28万㎡)(其中:教室3.09万㎡,图书馆3.05万㎡,体育场馆0.98万㎡,实习实训场所15.55万㎡)。教学仪器设备2.16万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5543.34万元。馆藏图书155.92万册、电子图书数字资源量7866GB。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80余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60余人,副高职称27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70余人,硕士学位72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960余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9人,“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5人,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6,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7人,珠海市特聘学者1人。 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3000多名,是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省属高职院校。现设有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商学院、应用外语学院、旅游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机器人学院、机械与汽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有广东省人才研究所、高职教育研究所、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软科学研究所等4个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招生专业48个,其中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11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一类品牌专业3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14个、珠海优势学科1个;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专业1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 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构建“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一院一品”“一专业一特色一名企”的整体部署,将产业学院、项目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作为推进产教融合、“双精准”育人的重要举措,与微软中国、苹果、思科、华为、联想、金山软件、蓝盾股份、小米、一汽大众、横琴长隆、三一海洋重工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力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 学院重视产学研合作、应用开发与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服务,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三年学校各类科研与社会服务到款额达5000余万元,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认定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工作室、1个省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建成1个省级专业众创空间、31个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平台(其中省级及以上5个),培育10个高水平技术服务团队,社会培训58400余人日,对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市(区、县)的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70多个、实训室24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00多个;建成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4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珠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珠海市公共实验室1个。是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教育厅、人事厅认定的“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广东科技人才基地”“广东省中职学院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院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设国际合作学院,在校生规模近500人,两批学生赴法国深造,先后与法国克莱蒙商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美国北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协议,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专业建设正对接国际标准。2017年学校取得招收国际学生资质,已有两届学历留学生入读相关专业。2019年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正式备案。2018年获“广东省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 学院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尽显广科学子风采。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600余项,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国赛)获奖30余项。如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服务一等奖,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工程识图团体一等奖、英语口语一等奖,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3项一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3项一等奖,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网络应用一等奖,第24届FIRA机器人世界杯大赛1项冠军,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9项全国冠军。机械与汽车学院2016级胡智文同学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荣获2017年度“劲牌阳光奖学金”特别奖暨“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十名代表之一。 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成绩,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如2006届毕业生谭倩茹同学,获“红棉杯”中国原创产品设计大赛金奖,其工业设计作品得到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同志的亲笔题词;研发95款手游APP的移动应用开发中心学生团队,被媒体誉为“最牛高职生”;2013届毕业生孙志斌,是国内首个获得思科网络学院全额奖学金赴美实习的高职生;2011届毕业生黄胜,受邀参加央视《奋斗》访谈栏目;2011届毕业生聂云宸创办喜茶品牌,进入福布斯2018年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单等。 学院招生“进口”旺,现每年面向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左右,广东省录取的新生均为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学院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现代学徒制等多形式自主招生,以及本专科协同育人试点招生工作。毕业生就业“出口”畅,总体就业率均达98%以上。 学院秉承“厚德、高能、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思路,积极构建“双精准”育人模式,着力打造“互联网+”科技特色,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正为创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而不懈努力。

中国医科大学是什么网站?中国医科大学是高等院校网站。 <strong>教学单位</strong> 截至2015年6月,该校设有研究生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法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临床医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人文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影像系、医学信息学系、病理学系、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运动医学系、医学检验学系、理工学部、细胞生物学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学院、学实验动物部、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分校等33个院、系、部 <strong>师资力量</strong> 截至2015年6月,学校本部在编教职工1462人。全校(含附属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5.1%,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在职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4人次,辽宁特聘教授2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8人次。全校教授级708人,副教授级1008人,研究生指导教师982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383人。 教师中在中华医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委(常务理事)以上者67人,其中担任主任委员者15人(含候任主任委员和名誉主任委员),担任副主任委员者18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有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5人、部级14人次、省级7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19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05人、千人层次88人。 2015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4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该校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王振宁教授、神经外科吴安华教授成功上榜,并同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至此,该校共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 <strong>学科建设</strong> 截至2015年6月,该校在6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3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0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 据2017年1月的最新一期ESI数据:中国医科大学国际排名第1163位,国内排名第59位,国内同类高校排名第7位, 辽宁省内排名第2位(第1位是 大连理工大学 );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4个学科领域进入了世界排名前1%的行列。

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是什么网站?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是高等院校网站。 <strong>综合管理科</strong> 科长:王黎 科员:张绍碧 柏杰彦 办 公 室: 勤业楼二楼2011室 办公电话: 67258765 一、全面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组织安排全处大会、处务会,准备会议资料,做好会议纪要; 三、做好本科室成员思想政治工作,督促办公室工作人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做好上级部门以及同级部门之间相关工作联系,处理各类需协调的工作; 五、完成各类处领导安排的文字工作,包括教务处年终总结及年度工作要点、各类报送材料、各类总结; 六、接待信访、来人来访,协助处领导做好对外交流的接待和联络工作; 七、负责全处的人事管理相关工作,包括人事年度考核、聘岗、聘用人员的管理; 八、教学处预算经费编制和管理, 包括预算的编制与测算; 九、做好领导各类会议通知 ; 十、负责教务处文件的上传下达,文件材料按单位,文号、标题、份数进行登记造册,重要文件要按类存盘保存; 十一、协助领导做好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包括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考察、学习等安排; 十二、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是什么网站?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是高等院校网站。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1987亩,分为南宁校区、壶兴校区和城北校区,设有的附属中专是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国家重点中专学校,是广西第一批中等职业教育五星级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学校。 学校现有在校生42156人,其中中职生25847人,高职生16309人。教职工总数1334人,专任教师1193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200多人,双师型教师955人。校舍建筑总面积68.46万㎡,教学设备达12484.06万元。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商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高职专业45个,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物流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5个专业先后成为广西高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场所3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8个,其中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是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技并举,立业立人”的办学理念,以“明理精工,返本开新”校训为引领,坚定“执着理工,创新理工”的特色自信,以应用型本科为发展目标,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治理体系建设,以鲜明的工科办学特色,为广西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办学13年来为国家培养1.8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 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为地方服务的能力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学校是自治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广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自治区住建厅关键岗位培训基地、崇左市本级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崇左市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中国职业教育创新示范单位、中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中国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百强、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优秀卫生学校、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崇左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20年,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高职)中,排行全国144位,广西第5位。两位老师分别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